陪伴家人、旅游、搞是疫情过后最想做的3件事

对于很多人想知道的陪伴家人、旅游、搞是疫情过后最想做的3件事和一些关于疫情过去复工后的工作话题,本篇有详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第四季度,疫情升级、管控放松后,全国出现快速感染高峰。这段震荡时期经济和就业有哪些增长亮点?防疫政策放松后,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显着的复苏已经开始了吗?智联招聘基于大数据和卷调查,试图回上述题,为各方了解最新情况提供参考。

【核心发现】

1、就业机会多的行业

数字行业招聘岗位数量占全国20%以上

数字行业人才缺口巨大,技术人才依然匮乏。

2、招聘增长良好的领域

行业保险、直播是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业态。

职业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工程师的招聘量同比增长603%。

城市新一线城市招聘增速高,东莞表现出色

3、防疫政策放松后居民生活的变化

线下消费重启、出行增加,是大家感受到的复苏迹象

近40%受访者认为疫情将成为常态

陪伴家人、旅游、赚是他们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三件事。年轻人更想赚。

2023年春节,近60%的受访者计划就地过年。

超过70%的受访者对2023年充满信心

4、防疫政策放松后企业经营变化

防疫政策放松后,企业既面临运营便利,又面临员工感染困难。

55家受访企业2023年将扩大招聘

组织企业出海“抢订单”是最受欢迎的政策举措

5、防疫政策放松后,职场人士心态发生变化

2022年,近80%的上班族将因疫情在家办公,超过60%的人将在家待1-2个月。

防疫政策放宽后,超过30%职场人士要为生病同事“挑担子”

2023年,打工和回乡是职场人的两个新选择

家乡有机会、“安居乐业”、珍惜亲情是农民工返乡的重要原因。

收入增加是专业人员从事副业的主要动力

疫情过后,超过30%的灵活就业人员准备重返职场,收入不稳定是主要原因

【报告正文】

1、就业机会多的行业

我们利用智联的数据监测2022年第四季度招聘量最高的十大行业和十大人才缺口,为寻找工作机会的求职者提供参考。

数字产业岗位数量占全国20%以上

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招聘量最多的十大行业包括4类专业服务/咨询、IT互联网等产值较大的成熟行业;虽然近两年房地产、教育培训等发展放缓,但产业体量依然可观;餐饮、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具体来看,专业服务/咨询会计/法律/人力资源等行业提供的职位比例最高,达到141个。近年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所上升。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中的专业服务/咨询行业,其规模不容忽视。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电子科技/半导体/集成电路三大泛IT行业招聘岗位数量排名第2、3、5位,合计占比206个。数据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突破45万亿元,占GDP比重近40%,对促进就业将发挥显着作用。

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两年一直处于下行周期,但四季度仍为全国贡献了59个就业岗位,位居第4位。教育/培训/学院虽然经历了“双减”,但作为民生服务的主业,提供了庞大的就业基础,占2022年第四季度招聘岗位数的34个。

酒店/餐饮、物流/仓储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吸引就业的重要领域,每个行业提供约3个招聘岗位。高端制造是未来的趋势产业。2022年第四季度装备制造和医药/生物工程行业的职位空缺数量均占3%左右。

数字行业人才缺口巨大,技术人才依然缺乏。

从就业景气度来看,2022年四季度CIER指数【CIER指数=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该指数越高,就业景气度越高,人才缺口越大。]排名前十的行业包括三类专业服务/咨询、/运动/休闲等需求快速增长的领域;中介、餐饮、物流、保险等人才流动性较高的行业;集成电路、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等技术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

具体来看,专业服务/咨询会计/法律/人力资源等行业2022年第四季度CIER指数最高,达到652。//休闲行业第四季度CIER指数为586,排名第二。这主要是主播等直播岗位的需求拉动,人才缺口较大。

中介服务业、酒店/餐饮业、物流/仓储业、保险业CIER指数分别为474、367、310、295,位列前十。这些行业本身人才流动性较高,因此存在长期的人才缺口。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三大泛IT行业CIER指数分别为378、359、254。由于泛IT行业技术性较强,满足技术要求的人才供给量相对较少,因此CIER指数较高。

2、招聘增长良好的领域

我们利用智联的数据监测2022年第四季度招聘增长良好的行业、职业和城市,为求职者探索潜力领域提供参考。

行业保险、直播是疫情期间逆势增长的业态

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职位空缺数量同比增幅最高的前五个行业为酒店/餐饮、专业服务/咨询、保险、//休闲和电气/电力/水利。

其中,酒店/餐饮招聘岗位同比增幅最高,达到467个。疫情期间,尽管堂食受到,但叫外卖成为人们解决饮食题的重要方式,带动送餐员等岗位招聘需求增加。疫情防控“放松”后,12月人们普遍“康复”,酒店餐饮业务恢复,招聘需求释放。

专业服务/咨询会计/法律/人力资源等行业不仅有大量的招聘需求,而且职位空缺数量也快速增长。第四季度同比增速达到283,仅次于酒店/餐饮业。后疫情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外包用工模式,带动专业服务/咨询等外包服务的招聘需求快速增长。

保险业2022年第四季度招聘需求排名第三,同比增速244。疫情提高了人们应对危机的意识,增加了保险投入,促进了保险业务规模扩张,行业加速发展人才招聘。

值得注意的是,//休闲行业排名第四,职位空缺数量同比增长183个。疫情期间,直播行业持续下线,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进入,带动招聘规模快速增长。

此外,电力/水利行业以181的同比增速排名第五。国家支持“双碳”建设,加快新能源产业布局,对行业招工有促进作用。

职业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工程师的招聘人数同比增长603%。

与招聘岗位数量多、增长快的行业相对应,相关职业的招聘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2022年第四季度,能源工程师招聘人数同比增幅位居各职业之首,达到603人。在国家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布局、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等领域清洁、集约、高效的能源利用将逐渐成为常态。乘着新能源产业的东风,能源工程师招聘岗位数量大幅增加。

其次是配送理货和主播,招聘岗位数量同比增幅分别为559个和536个。疫情期间,电商、直播成为重要购物渠道,带动相关职业招聘快速增长。

此外,疫情期间核酸检测、医药产品需求增加,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和就业招聘。其中,护士/医疗助理、医疗器械销售、生物/药品研发、实验室/检验/化学研发等招聘岗位数量同比增速均位列前15名。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而且国家对健康产业更加重视,社会对健康产业的投入加大,带动相关岗位招聘增速。

城市新一线城市招聘增速高,东莞表现出色

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38个重点城市【38个核心城市包括北京、贵阳、沉阳、天津、海口、哈尔滨、成都、长春、西安、重庆、大连、郑州、兰州、太原、上海、乌鲁木齐、长沙、深圳、广州、昆明、武汉、石家庄、南京、杭州、青岛、济南、南昌、合肥、南宁、烟台、东莞、苏州、无锡、珠海、福州、佛山、厦门、宁波。],东莞职位空缺数量同比增长排名第一,达到133个。东莞争夺“新能源之都”称号,推动光伏氢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仅如此,得益于发达的商业和电商产业,东莞经济在疫情期间持续增长,还拥有一批高增长产业,推动了就业岗位数量的快速增长。

从城市层面看,2022年四季度职位空缺数量同比增幅前10名城市中,有6个为新一线城市,包括东莞、佛山、合肥、宁波、成都、长沙。其余均为二线城市。主要一线城市均未入围。由于新一二线城市拥有更广阔的新兴产业布局空间和后发优势,因此在招聘增长方面更加积极。

3、防疫政策放松后居民生活的变化

围绕防疫政策调整以来企业经营和居民生活的变化,智联招聘于2022年12月下旬进行了卷调查。

线下消费重启、出行增加,是大家感受到的复苏迹象

防疫政策调整以来,不少居民感觉经济生活开始复苏。调查中,14名受访者认为“堂食、商场、电影院等线下消费已重启”、“周围人外出旅游、出行增多”、“企业复工复产”,12人表示“早晚高峰期又会堵车。”与此同时,65名受访者认为,许多人仍在家里康复或不敢外出。

分地区看,46名北京受访者表示“堂食、商场、电影院等线下消费已重启”,32名受访者认为“早晚高峰又开始堵车”,32名受访者认为““企业正在陆续复工复产。”这些比例高于国家数据。可见,北京经济生活恢复进展较快。

近40%受访者认为疫情将成为常态

对于疫情趋势,505名受访者认为疫情不会很快结束,398人认为COVID-19将成为常态,但病会越来越弱,只有74人认为疫情很快就会结束。可见,大多数人已经做好了与病共存的准备。

陪伴家人、旅游、赚是他们疫情过后最想做的三件事。年轻人更想赚。

当被及疫情过后最想做什么时,471名受访者表示想回到家乡与家人共度时光。42%的受访者希望到国内旅游,欣赏祖国美丽的风景。还有321名受访者充满职业抱负,表示要“抓紧时间赚”。可见,恢复正常后的人们渴望弥补这几年生活和工作中的遗憾,享受生活,努力工作。按年龄划分,年轻人最想赚,1995年以后出生的人有522人选择“赶紧赚”,高于90后、80后。

2023年春节期间,近60%的受访者准备就地过年。

对于2023年春节假期安排,559名受访者表示“健康第一,就地过年”,186名受访者“暂时没有安排,会根据情况决定””,134则表示“难得放手在家乡过年”。面对“放手”时,受访者表现出谨慎和克制,想立即“放手”的比例较低。

超过70%的受访者对2023年充满信心

对于2023年,超过70%的受访者充满信心。其中,619名受访者认为我国经济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还有133名受访者认为疫情高峰过后经济将迅速复苏。可见,绝大多数受访者对2023年持乐观态度,认为疫情过后的一年会更好。此外,分别有75名和74名受访者因疫情持续和经济低迷而感到信心不足,99名受访者仍对未来持观望态度。

4、防疫政策放松后企业经营变化

防疫政策放松后,企业既面临着经营的便利,也面临着员工感染的困难。

调查数据显示,防疫政策调整后,有469家企业表示“大量员工感染,业务无法正常开展”,406家企业表示“经济活动恢复,订单增加”,323家企业表示“员工大量感染,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表示“人员流动不受,跨区域业务开展更加便捷”。可见,在管控放松初期,多数企业既面临业务活动便利,又面临员工感染困难。

55家受访企业2023年将扩大招聘

对于2023年的招聘计划,552家受访企业将扩大招聘规模,比例最高达到25-50家,达到198家,其次是25家以下扩大,占188家。扩大招聘“小步快跑”“跑”的方式已经成为准备扩大员工规模的企业的主要选择。313名受访者所在企业将保持原有规模,不会扩充人员。还有135名受访者的公司正在准备裁员。

组织企业出海“抢订单”是最受欢迎的政策举措

当被及哪些政策措施有利于企业经营和经济复苏时,323家受访企业投支持“组织企业走出去抢订单”。企业期待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地政府行动起来,组织企业赴海外“抢订单”,主动出击,赢得发展。

支持比例较高的措施包括“不设出勤率上限”、“允许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人员正常上班”等。可见,受访者普遍支持“应该恢复、必须恢复、必须恢复”。

本文对于陪伴家人、旅游、搞是疫情过后最想做的3件事和疫情过去复工后的工作的热门内容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本文对诸位有所帮助,请关注并收藏本站。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