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讲解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全文)的题和疫情研判分析的制度相关的话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月23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近期,各地疫情零星散发,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稳步进入“乙类、乙类”常态化防控阶段。三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成功避免了致病性强、致死率高的病株大范围传播,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击疫情,我国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
当前,全疫情仍在蔓延,病仍在变异。要以“保障健康、预防大病”为重点,压实“四方责任”,紧盯重点环节,持续完善“乙类、乙类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常态化预防和控制。控制和应急响应能力。
要加强疫情监测和定期预警,密切跟踪研究病变异和传播情况,提高疫情早发现、早治疗和应急能力。优化分级诊疗机制,提高医疗救治能力。继续做好敬老院、社会院、托幼机构、学校等疫情防控工作,加强老年人、儿童等重点群体健康服务。加快推广COVID-19疫苗接种,增强公众防病意识,筑牢疫情防控社会防线。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
我们邀请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
国家卫生健康委应对疫情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老师;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司长杨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播预防控制处研究员常兆瑞女士;
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必芳先生;
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题共同回媒体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编辑
2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我们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崛起的奇迹。流行。请告诉我,疫情结束后有哪些迹象?如何理解“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否意味着本轮疫情已经结束?
国家卫健委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
梁万年
谢谢你的题。大流行的概念是反映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疾病流行的强度可分为四类。一种是散发性的,这意味着疾病或流行病正在人群中传播。地位。二是疫情爆发。当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某个人群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例时,我们称之为暴发疫情。另一个强度指标是流行病,即疫情传播范围广,跨省市蔓延。强度最强的是大流行,它蔓延到各个国家和各大洲。2020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为大流行病。同时,该疾病疫情于2021年1月下旬被宣布构成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今仍是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全范围看,大流行的状况依然存在,疾病的危险依然存在。但我国可以说,新型冠状病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们成功地摆脱了疫情,也创造了典范。
谈到走出疫情的迹象,其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指标。从疫情防控特别是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病的感染率状况如何?有两个关键的感染率。一是累计感染率,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一群人在一定时间内的感染率总和,就是累计感染率。速度。感染率的另一个指标是新增感染率,比如每天有多少人新增感染,特定人群中有多少新增感染。另一个指标是人群的免疫水平或免疫率。它的指标是判断人体内抗体的水平,即抗免疫屏障和免疫保护率处于什么状态。第三个指标是看病原,即新冠病是否发生了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质变。如果某个亚型只有量变,没有质变,这个指标也很重要。四是从医疗卫生提供者的角度。这方面无论是从每天的门诊量、住院量、重症病例、死亡人数,还是整个医疗卫生系统的应对能力来看,都很重要。最后就是看整个防控能力,从机制到控制疾病的手段和能力是否基本到位。我认为这些方面都是决定我们能否走出疫情的重要指标。
说起“决定性胜利”,其实对于我国来说,意味着我们经受住了本轮疫情的冲击和考验,建立了较为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从疫情本身的特点来看,可以说疫情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完全结束。目前我国的感染仍呈散发性、局部性。谢谢!
新华社总编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年多来,我国新冠病感染者死亡率一直保持在全最低水平。特别是2022年11月以来,防控措施不断优化调整,累计诊治人数超过2亿人次。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在医疗救治方面,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效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务司副司长
李大川
谢谢你的题。2022年11月以来,我们围绕“保健康、防重病”全力开展医疗救治,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对重点人群实行分级健康管理。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对辖区内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和其他重症COVID-19感染高危人群开展健康监测,按照三个健康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健康管理红、黄、绿三色,一旦病情发生变化及时转诊。
二是迅速扩充医疗资源,保障救治需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数量短时间内从7337个扩大到16万个,开放率超过98%。危重病床位由198万张扩大到404万张,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建立区域协同工作机制,依托国家医疗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医院,组建16支国家医疗队共2400余名医务人员,可部署在各地必要时随时寻求跨省支持。我们在全国各省组织了5644家医疗机构,组建了118支省级医疗队,共计近6万名医务人员,有效满足了各地区的医疗救治需求。
三是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县医疗社区以县为单位,网格化布局。县、村落实各自的功能定位,将老人、有基础疾病的儿童等重点群体纳入医联体管理。依托已建立的城乡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按照区覆盖的原则,组织1454家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与2276个县区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实现24小时不间断服务,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县城转移、市县两级顺畅转移。诊断机制,提高危重救治能力。同时,加大农村地区巡逻检查力度,及早发现重点人群健康变化,确保及时送医。
四是大力推广互联网医疗,更好满足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要求各医疗机构按照诊疗方案和家庭治疗指南,为出现新型冠状病感染的相关症状的患者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开具处方、线下送药等服务,鼓励提供24小时在线就诊服务。用药指导。
五是不断优化医疗救治策略。发布了第10版COVID-19诊疗方案和第4版重症诊疗方案,明确了高危人群的分类和重症/危重症病例的预警指标。加强轻症病例早期干预,坚持中西医结合、多学科诊治,效果显着。防止轻微症状转为严重症状。建立了国家和省级专家日常会诊检查制度,各省区分批开展重症病例救治和检查。组织国家专家组在线咨询100余次,取得良好效果。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台总编辑
COVID-19疫情暴发前,我国已建立重点传染病监测体系和直报制度。经过三年的疫情经历,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和信息报告系统进行了哪些升级?下一步如何继续完善疫情监测体系和信息报告体系?在预警方面,疫情监测系统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监测预警司司长
杨峰
谢谢你的题。2022年12月,为动态掌握新型冠状病感染疫情水平和变化趋势,及时监测病突变和生物学特性变化,评估医疗资源负荷,国家卫健委、国家疾控总局预防会同有关部门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网上直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监测渠道,形成病例报告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监测系统、哨点医院监测系统、病监测系统等多个监测子系统。重点机构突变监测系统、污水监测系统、聚集性疫情监测系统。初步形成了兼顾正常情况和紧急情况的多渠道监测体系。入境和本地、城乡、一般和重点人群。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我们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科学研判疫情趋势和人群感染水平,动态掌握和评估新型冠状病变异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及时的方式。三年来,传染病直报系统多次优化升级,根据传染病防控政策及时调整疫情信息报告内容。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提高监测质量,强化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疫情监测预警机制。跨领域、多学科的专家团队。继续完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功能,提高数据采集信息化水平和智能化分析能力。开展新型冠状病感染等传染病疫情报告专项执法检查,推动依法及时报告。谢谢。
封面新闻编辑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全国新型冠状病感染情况。报告显示,1例XBB15和1例BQ1为近期新发现的突变株。XBB15感染有哪些症状?是否有可能引发新的感染高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播预防控制处研究员
常兆瑞
谢谢你的题。自今年1月8日实施COVID-19感染“B类B类管控”以来,我们通过监测发现7例输入例引起的本地相关XBB15病例,均为核心密切接触者。经详细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密切接触者健康检测和专家判断,未发现进一步病例。美国CDC网站数据显示,2月12日至18日,XBB15在美国流行株中占据首位。同时,它在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多个欧美国家的流行株中占比较高。尽管XBB15具有很强的传播性,但目前的数据显示,感染XBB15的个体的症状与其他Omicron株相似,并未发现其致病性增加。
目前,在新冠病变异株检测中,我国若发现首次报道、备受关注的流行株,将进行感染病例排查、核心严密排查、开展风险分析和判断。一旦发现具有传染性、致病性或病,发现新的活力增强的突变株,应按照相关预案及时采取措施。同时,我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流行,人群中残留的中和抗体将在短期内提供免疫保护。专家认为,近期引发新一轮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较小。
南方都市报N视频编辑
农村是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农村疫情防控工作面临更大压力。请三年来各地的疫情防控实践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谢谢。
安徽省政府副秘书长
李碧芳
谢谢你的题。安徽有农村人口超过2400万,占总人口近40%。农村防控和救治力量相对薄弱。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五级书记聚焦农村疫情防控的重要批示精神,成立农村疫情防控专项小组,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农村疫情防控形势总体稳定。在实践中,我们有以下经验
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保护重点群体。目前我省农村有基础疾病老年人、孕妇、残疾人、寡妇孤儿、独居老人、困难儿童等重点群体6557万人。充分发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镇村干部、村医、志愿者联席保障机制。去年12月以来,已累计派出137万名党政干部、47万名医务人员下乡。他们开展爱心传递、健康上门、挨家挨户接种疫苗、轮巡检查等活动,做到“有求必应、有必、有转介”。管子”。
二是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保障群众诊疗需求。充分发挥医联体、医疗共同体、对口援助等机制作用。35家省市医院覆盖58个县,124家县医社牵头医院派出2650名专家对乡镇卫生进行对口支援。乡卫生院组建了10327名医务人员队伍,支援村卫生室。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备制氧机5070台、手指脉搏血氧仪85万台,向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发放小分子抗病药物138万箱。
关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介绍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全文)和疫情研判分析的制度的题解完毕,记得持续关注本站。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