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回归盛唐西周?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北方多雨!雨带真北移了?

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关于真要回归盛唐西周?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北方多雨!雨带真北移了?,以及新疆很少下雨的原因相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4月1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向社会公开发布2022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预测意见

预计今年入汛期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平均偏异常,旱涝并重,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多,主要雨区较多。我国北部;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次数接近常年较为频繁。

今年夏季,主要雨区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华北、华中北部、西北东部、西南北部等地区。次生雨区位于华南南部、西南南部、西藏南部等地。局地可能出现特大强降雨。更倾向于。

此外,发布会还公布了我国其他地区气候、降水分布预报。不过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点坐不住了,因为6月的汛期降水出现在相对干旱的北方。结合2021年新疆沙漠暴雨、河南暴雨等北方多地降雨的消息。雨带真的在向北移动吗?

《自然》论文全变暖,雨带向两极转移

雨带北移,重回盛唐、西周。这个说法来自2019年的一篇帖子,说中国雨带正在大幅北移。未来塞北变江南,非常值得期待。这篇文章也是由于大萧条的卷土重来。可能对唐朝甚至西周的描述很流行,那么这是真的吗?

准确地说,“雨带北移”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早在2021年1月18日,《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就发表了一篇标题如下的论文

“热带雨带因气候变化而发生的地带性对比变化”

“热带雨带纬度对比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大气科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AntoniosMamalkis是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他的团队使用来自27个最先进气候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数据,并输入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来预测热带雨带的影响。评估对未来情景的反应,得出了以下令人惊讶的结论

气候变化将导致热带雨带区域移动不均匀,东半部分地区雨带向北移动,西半部分地区雨带向南移动。

“我们的工作表明,气候变化将导致地热带雨带的位置在覆盖全近三分之二的两个纵向区域中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一过程将对世界各地的供水和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连锁反应,”

AntoniosMamallakis表示了这一点,而该论文的合著者、UCIRalphJCarolMCicerone地系统科学主席JamesRanderson补充道

“在亚洲,由于气候变化,气溶胶排放量减少、喜马拉雅山冰川融化以及北部地区积雪减少将导致大气比其他地方升温更快。”

雨带将朝着上升气流增强的方向移动,其在东半的北移与气候变化的这些预期影响是一致的,而北大西洋湾流洋流的系统性减弱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导致整体西半的热带雨带向南移动。

北部降雨量增加雨带真的在向北移动吗?

雨带向北迁移确实是事实,但这篇论文是在2021年发表的。显然那篇文章的作者无法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在《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论文是有可信的理由的!但作者在此之前就可以轻易得出这个结论,所以一定有明显的事实发生。我们能找到这样的证据吗?

西北地区降雨量确实在增加

那篇文章中的描述确实很诱人

降水不仅跨越了秦岭,还跨越了整个青藏高原,新疆两大盆地已经连续三年降雨。

现在新疆的植被正以每年150公里的速度运行。今年内蒙古植被正以40公里的速度猛烈恢复。黑龙江林区开始出现大量阔叶多肉植物。三年之内,阔叶多肉植物再次出现在黑龙江。

降水已穿越秦岭。如果能维持10年,黄河就会变得清澈。黄河流域近三年来,河套地区的植被也开始恢复。

当然,没有任何文字依据,这种描述是极其夸张的。花卉种植者一直持怀疑态度。那么,北方降水增加有科学依据吗?

花农查阅了相关文献,发现ScienceDirect上有一篇论文称,1960年至2010年,中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1960-2010年西北地区降水量为何呈现显着增加趋势

为什么1960年至2010年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沙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联合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统计方法对干旱区74个气象站的月降水数据进行了分析中国西北地区。发现11个大气环流之间的关系后

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增幅达061毫米/年,高于全国平均增幅!1987年以后年降水量明显增加,但降水增量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减少。我们发现春、夏、秋、冬降水变化对年变化有重要影响,分别占216、424、184和176。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副热带高压和NASH的加强可能是西北地区降水显着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

这确实是真的。相信大家看到这里都已经晕过去了。花农们会继续查询,看看当地气象站的数据怎么样。

《新疆日报》2019年11月25日发表文章,题为《农业遇到温暖湿润的气候,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其中一个数据非常惊人

据新疆气候中心数据,新疆年降水量1706毫米。然而,自1961年以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每十年增加10毫米。1986年以前降水量较少,但以后明显增加。2011年至2018年年平均降水量比1961年至1970年增加43毫米,增长30%。

最关键的是两张图表,一张是气温,一张是降水量,确实增加了

更有趣的是,自2000年以来,北京降水量虽然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实际上是增加的。请看下面的图表

2000年至2018年北京降水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2018年北京年降水量基本在400-800毫米范围内波动。逐年不减反增,而且平均增幅还不小。

此外,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东部和南部,即鄂尔多斯市东部和东南部、榆林市北部,年均增加512毫米。西部降水量增加幅度较小,但也有增加15毫米的情况。等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司一级研究员潘红星介绍“近20年来,我国北方主要沙源区降雨量增加了20%左右。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气温较高,降水量增加,有利于植被恢复。”

关于北方降水增加的测已被一一验证。你是不是感觉有点幸福呢?因为中国北方会回到盛唐西周时期吗?

是否有可能回到盛唐西周呢?

真的很期待北方降水量的增加,很多朋友也都在谈论回到盛唐西周时期。那么盛唐西周真的像江南水乡吗?其实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但是从历史数据来看,至少当时的北方确实比现在湿润。

比如曹冲召唤大象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的情节存疑,但当时有大象确实是事实,而且曹冲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曹冲,字苍叔,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府史科员。曹操与桓夫人之子。

亳州位于北纬3386度。现在大象只能生活在北纬246度的云南!此外,在殷墟王陵东区1400号墓附近还发现了大象坑。发现了一头成年亚洲象和一名大象饲养员。1978年,殷墟祭祀坑中出土了一头幼象的骨头和一头幼象的脖子。里面还挂着铜铃。

还有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一次捕获的野象最多为250头。当时商朝的统治范围还没有远及长江流域以南,其主要统治区域那时还在中原。一次捕获如此多的大象,可见当时大象的数量是多么的庞大。许多。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纬度北纬36。虽然大象也非常抗旱,但是所谓的干旱就是雨季和旱季。亚洲象可以生活在河南安阳,这意味着殷墟位于我国北部的商代。温暖湿润。

另一个来源是竺可桢《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初探》的原文。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竹子,一种是柑橘

竹子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年平均气温1222,年降水量1000毫米2000毫米。竹子对水分的要求高于温度和环境,所以西安附近的降水比较丰富;而另一种柑橘是热带、亚热带的植物,对降雨有一定的需求。一般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适宜柑橘种植。

唐朝的都城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那么回到盛唐、西周,还真不是什么吹牛的事!虽然没有江南水乡的证据,但至少风调雨顺,不像现在的半干旱地区,一刮风沙就来沙尘暴。

北方降雨量的增加是否意味着我们真的可以回到盛唐西周呢?

显然,这在每个人的理解中都是正确的。如果降水量增加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回到过去的“好天气”时代,重现盛唐的无限风光。案可能令人沮丧,因为气候变化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

由于目前北方降水增加主要集中在极端事件,例如新华社2017年1月10日发表题为《新疆2016年降水量异常偏高近50%》的报道称

新疆气象局9日发布“2016年新疆十大天气气候事件”显示,2016年新疆平均降水量为2476毫米,超额近50%,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

但降水很不均匀,多集中在大雪、暴雨、冻雨、冰雹等恶劣天气情况,对人民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危害极大!不但没有带来帮助,反而变成了一场灾难,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2016年8月24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6万亩农田遭受冰雹灾害。

早在2009年11月25日,路透社也发表了题为《气候变化可能给东北地区带来更多降水,但无助于增加粮食产量——报告》的新闻稿,表明降雨量增加并不是一件好事。

许多气候变暖模型显示,随着气候变暖,东北地区的降雨量可能会增加,农作物的生长季节也会延长。

但我们还发现,这些变化可能不会增加粮食产量,至少在没有重大支出计划来应对这些变化和日益不可预测的降雨模式的情况下是这样。

也就是说,各种数据显示,北方降雨量增加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但这个模型现在给大家提出了新的话题。如果处理不好,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当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挑战!

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示意图

例如,2019年,新华社报道了素有“新疆三峡”之称的叶尔羌河阿尔塔什水利大坝竣工。这座高耸的大坝矗立在喀喇昆仑山脉山谷中,可以抵御汹涌的洪水。这意味着莎车河流域将彻底告别千年洪水。

千百年来,叶尔羌河洪水泛滥,给沿岸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频繁发生的融雪、暴雨、“溃坝”洪水以其极高的上涨速度和极高的洪峰而闻名于世。

因此,新疆莎车河的案例或许可以给大家带来启发。未来中国北方确实会有变暖和湿润的趋势,但针对这种气候变化的管理策略也需要同步进行。

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

另外,今年是拉尼娜年,西南季风较强也与我国北方多雨天气有关。因此,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汛期北方降雨集中也就不足为奇了。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坏事变成好事?

延伸阅读为什么今年台风次数增多?

2022年已进入拉尼娜现象第三年。由于拉尼娜年西太平洋水温高于东太平洋,因此西太平洋低纬度地区水温升高并不是一件好事。这里是台风的“大本营”。因此,在拉尼娜年,西太平洋的台风形成会增多,还有一个题是,拉尼娜年的副热带高压会进一步北移,阻挡台风向东到达太平洋和日本的路径!

历史数据也说明了一件事,1949年以来的台风数据

1949年至1996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年平均形成台风28个,登陆我国的台风年平均7个。

厄尔尼诺年平均产生台风次数为264个,平均登陆次数为62个。台风产生和登陆次数正常或少的年份分别占厄尔尼诺年的67%和80%。

拉尼娜现象每年平均产生3个台风

本篇文章对于真要回归盛唐西周?国家气候中心汛期北方多雨!雨带真北移了?和新疆很少下雨的原因的相关题已经解完毕,希望对诸位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