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金诚年末物价平稳,2023年高通胀风险不大

很多人都想知道东方金诚年末物价平稳,2023年高通胀风险不大和疫情对稳价的影响的题,下面让小编详细讲解吧!

事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下降07%,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基本观点12月份猪肉价格环比大幅下跌,引发各方关注。但当月受天气、物流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环比大幅上涨,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充分对冲了猪肉价格下跌的影响。小幅推升12月份CPI同比涨幅。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没有太大变化。同时,受消费需求缓慢复苏影响,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较好反映物价总水平的核心CPI12月份同比处于07低位,表明当前物价形势总体稳定,促进消费有较大政策空间。2022年CPI上涨20%,处于温和水平,与欧美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通胀高风险依然较小,这将为宏观政策灵活调整提供更大空间。

12月份,虽然投资需求推高了钢铁、有色金属等国内部分工业品价格,但能源价格下跌以及疫情对消费需求的抑制,仍拖累PPI环比表现,也抑制了PPI环比表现。同比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纵观全年,2022年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已从年初两位数高位增速持续回落,四季度已回落至通货紧缩区间。全年累计增幅较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至41%。我们预计2023年PPI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全年同比增速很可能进一步回落至10左右,这也将成为稳定CPI增长的积极因素。

具体来说

1、12月份猪肉价格环比大幅下跌,引发各方关注。但当月受天气、物流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环比大幅上涨,同比降幅明显收窄,充分对冲了猪肉价格下跌的影响。这略微推高了12月份CPI同比涨幅。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没有太大变化。同时,受消费需求缓慢复苏影响,12月核心CPI同比处于07年低位,表明当前物价总体形势平稳,促进消费存在较大政策空间。

12月份,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除了去年同期增长基数下降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月蔬菜价格环比快速上涨,充分抵消了猪肉价格下跌的影响,拉动同比增长食品CPI同比涨幅扩大,而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涨幅继续处于11年以来的低位。

其中,12月份猪肉价格继续下跌,环比下降87%。1月初,监管部门发布猪肉价格过度下跌预警,市场也在讨论启动收储的可能性。近期,受供需两方面原因,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供给方面,部分养殖户前期进行过度屠宰、二次育肥。近期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由于生猪价格前景疲软,一些农民加快了屠宰速度。年底前,市场生猪供应量大幅增加。从需求来看,我们仍处于疫情感染多发时期。餐饮业面临一定冲击,猪肉消费需求低于往年同期。上述因素导致当前市场猪肉供应过剩,价格下行压力较大。受此影响,12月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从上月的344大幅回落至222,对当月CPI同比下行影响明显。但受季节因素、入冬以来天气寒冷、近期物流受扰等因素影响,12月生鲜蔬菜价格环比上涨70%,同比降幅明显收窄,-212%上个月降至-80%。由于蔬菜价格在CPI中的权重远高于猪肉,当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由上月的37%扩大至48%,成为拉动居民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12月份CPI同比涨幅。

非食品方面,12月份原油价格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两次下调。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影响,同比增幅变化不大。近期PPI同比持续转负,12月工业消费品价格偏弱;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出行活动逐步恢复,12月份机、电影及演出门、交通租赁费用等价格环比上涨。77、58和38,但这仅导致服务价格从上个月的05同比上涨到06。总体来看,12月份非食品价格变化不大,同比涨幅继续维持在11%的低位。

主要受消费需求缓慢复苏影响,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较好反映物价总水平的核心CPI12月同比上涨07%,继续处于明显低位,表明认为当前物价总体形势稳定。这与欧美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将继续为“以我为主”的国内宏观政策提供重要支撑。下一步政策是促进消费。

2、2022年CPI涨幅总体温和,2023年通胀高位风险依然较小。

2022年全年累计CPI同比20,最高点出现在9月,同比涨幅28,均低于年初制定的30控制目标。这与2022年美国、欧洲等经济体的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物价将是2022年国内外经济基本面的最大差异。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疫情发生前两年,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从未泛滥;二是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需求低迷。第三,国内成品油调价机制有效缓解了2022年需求,原油大幅上涨传导至国内CPI,国内粮食市场独立性很强。粮食价格的快速上涨对我国影响也有限。可以看出,2022年国内CPI增速变化主要以猪肉、蔬菜价格波动为主,代表总体物价水平的核心CPI继续处于10以下的较低水平。

展望2023年,消费复苏很可能导致CPI增速阶段性扩大。特别是与服务消费相关的、旅游、酒店、机等价格可能会较快上涨。我们判断2023年CPI增速重心将上升,全年累计增速有望达到25左右。就我国宏观经济指标的相关性而言,经济加速增长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关于推高价格。——我们预计2023年GDP增速有望从去年的30左右反弹至55。但2023年总体CPI涨幅仍将处于30以下的温和区间,年初将处于20或略高的温和区间。我们判断2023年生猪周期将主要运行在价格下行阶段。美国和欧洲货币当局前期大幅收紧政策将导致2023年海外通胀快速降温,这些因素并不支持2023年国内CPI大幅上涨。

目前引起监管层和市场广泛关注的一点是,2022年M2将同比大幅加速,年底达到118。增速比上年末提高28个百分点,接近近六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2022年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11月末同比增加145左右,远高于10左右的正常增速;2022年前11个月新增储蓄存款规模将达到1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3%。数万亿。在此背景下,2023年需求端反弹后,货币因素是否会引发价格意外上涨?

我们认为这种风险不大。首先,2022年M2高增长主要是非货币发行因素造成的,包括财政大规模留存退税的实施以及近期居民理财的大规模赎回。其次,目前居民储蓄存款增速确实较高,但我们的分析显示,除了疫情不确定性导致预防性储蓄增加外,2022年储蓄存款增加还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居民购房支出下降。2022年居民新房支出预计为135万亿,比上年减少47万亿;如果考虑二手房因素,购房支出下降幅度会更大。其次,2022年股市下跌和四季度金融损失导致居民投资于各类金融资产的资金大量回流银行存款。以上因素是2022年居民收入增速较快下降、储蓄存款增速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如果扣除这两个因素的影响,2022年储蓄存款增量仅在12万亿左右。

因此,2022年M2的高增长和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并不是因为货币发行量大幅增加和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因此,2023年很难转化为消费支出的大幅反弹,从而大幅拉动CPI涨幅。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均衡。事实上,在三年疫情对居民收入造成显着影响且前期财政货币政策并未具有压倒性的背景下,2023年消费的反弹以及由此带来的物价涨幅将相对温和,且高通胀的风险并不大。这也意味着价格因素不会对2023年宏观政策灵活调整构成制约。

3、12月份,虽然投资需求推高了国内钢铁、有色金属等部分工业品价格,但能源价格下跌以及疫情对消费需求的抑制仍然拖累PPI环比表现,也抑制了其同比反弹。

12月份,PPI环比下降0.5%,连续两个月小幅上涨后重回下降趋势。这也拉低当月PPI新涨价系数0.6%至-07附近。因此,尽管12月份尾气系数较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至00,但由于新的涨价动能减弱,当月PPI同比未能恢复正值,降幅较上月仅收敛06个百分点至-07,显示不及预期。

12月份,生产资料PPI环比下降06%,降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均值环比下降12%,国内动力煤价格的疲软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受此影响,12月份石油、煤炭加工业、化工行业PPI环比跌幅也加快。特别是石油和煤炭加工业PPI大幅放缓,从11月份的增幅0.2降至下降35,这对原材料行业PPI的整体产生负面影响。下拉效果很明显。但受疫情波动影响生产、基建投资激增拉动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12月份国内钢材、铜等工业品价格上涨,带动钢铁行业PPI当月转正环比来看,有色金属加工业PPI环比上涨。从同比看,虽然环比降幅有所扩大,但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12月份生产资料PPI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上个月为-14。各分项PPI同比降幅收窄或涨幅扩大,其中,低基数效应最明显的采矿业PPI同比重回17,涨幅加快较上月下降56个百分点。

12月份,生活必需品PPI环比下降0.2%,结束了前三个月的连续小幅上涨,各分项增速环比放缓或转为下滑。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能源、食用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带动;二是能源、食用农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下跌带动。二是12月终端消费受疫情高发扰乱,需求面疲软不支持生活必需品涨价。从同比看,由于基数变动的影响并未体现在生活必需品价格中,12月份生活必需品PPI同比涨幅较上年放缓02个百分点至18个百分点。上月由于新涨价势头造成环比下降。各细类中,食品PPI同比涨幅较上月放缓07个百分点至32个百分点,是当月生活必需品PPI同比涨幅趋同的主要拖累,而服装和耐用消费品PPI同比涨幅小幅扩大。

4、2022年PPI同比增速将由年初两位数高位增速继续回落。2023年PPI缺乏大幅上涨基础,全年累计增速预计进一步下滑。

2022年,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由年初两位数高位增速继续回落。第四季度跌至通缩区间。全年累计增幅较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至41%。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去年同期,在国内能源消费双重调控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下,PPI增长基数偏高。二是2022年初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爆发,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飙升;但后期冲突规模并未继续扩大,加上美欧经济衰退压力加大,大宗商品价格进入持续下行过程。三是国内保供稳价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此外,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也拖累了需求。煤炭、钢铁等国内主导上游产品价格同比大幅负增长。

但从12月份的边际表现来看,原油价格的下跌以及疫情对消费需求的干扰,持续拖累PPI环比表现,并削弱其同比反弹幅度。但扩大投资、稳增长政策提振投资需求,对国内钢铁、有色金属等部分工业品价格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否意味着2023年消费回升,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共振将显着拉动PPI增长?

我们认为这不太可能。一方面,2023年美欧经济衰退或由预期转为现实,俄乌冲突蔓延超出当前范围的风险可控,大宗商品价格易跌难跌。上升。另一方面,从国内来看,经济增长回升本身确实具有推高工业品价格的潜力。但2023年房地产投资或将继续同比负增长,基建投资增速放缓,保供稳价政策不会改变。展望下,PPI缺乏快速上涨的基础。我们预计2023年PPI同比增速有可能进一步下滑至10左右,并有延续年初同比负增长或弱正增长的可能;下半年,随着房地产投资走强,PPI同比很可能回归较为温和的增速。积极增长。我们判断2023年PPI同比低速增长也将成为稳定CPI增长的积极因素。

本文来自金融界

东方金诚年末物价平稳,2023年高通胀风险不大和疫情对稳价的影响这类相关内容,本文已经解完毕,希望对诸位网友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