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做好“两防”,千万别落下病根!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关于雨水节气做好“两防”,千万别落下病根!和一些中国天气网 雨水节气养生的相关题,可以帮助到大家。

2月19日是“雨”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升高,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当你忽暖忽冷,或忽冷忽热时,一定要做好“两防”,才能避免病根!

曹子豪/摄

梅雨季节,远离疾病,做好“两防”

1、祛湿护脾胃。

急诊总医院中华医学中心副主任药师李易文、副主任医师陶锐在2023年人民日报健康专刊《急诊总医院》发表文章,春天万物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而人体也离不开雨水。长期“受潮”后,不但全身感觉黏糊糊的、不舒服,还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是由于脾胃受湿气所扰所致。《黄帝内经》说“水湿行脾”。因此,这个时期一定要加强对脾胃的保养,健脾祛湿,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

另外,由于春季阳气上升,人体毛孔扩张,体内热量外泄,寒湿易侵入,导致关节炎、感冒、肺炎等疾病的高发。

2预防春季寒冷,注意保暖

雨后气温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增大,气温较低,是由冷向热转变的初期。陶锐医生在《急诊总医院》发表文章提醒,阴雨节气期间,最容易出现“倒春寒”。尤其是老年人、孕妇、体弱者,阳气不足,无法御寒。如果不慎遭受风吹雨打,或者用冷水洗脸、洗手,寒湿就更容易渗透到更深的地方,使病情更加严重,难以治疗。

掌握正确的“春季覆盖”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保持背部温暖可以保护——督脉“阳脉之海”,减少感冒;保持腹部温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冷泻。“寒从脚开始”,保暖足部才能真正温暖身体。

雨季过后要做的8件小事

雨后节气,定期做8件小事,有助于防湿邪、防春寒。它还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适应这个节气,对身体健康有益。

1吃些山药——补脾胃

饮食宜少酸多甜,以养脾胃。可以多吃些补肝脾的食物,如山药、薏米、小米、百合、荸荠、猪肝等。

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刘万里2011年在《健康时报》上介绍,甘味食物可以补脾胃,山药是首选。

做法将山药洗净入锅蒸熟,去皮,切成小块,装入塑料袋中,用擀面杖压成糊状,加入盐、胡椒粉、海鲜粉、熟糯米面粉,搅拌均匀,揉成状。能。可以与西兰花和红辣椒丝一起食用。

2、喝点红豆薏米粥——,可以祛湿、调理脾胃。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预防医学科、预防医学科主治医师郑朗华在2022年人民日报健康专刊《广州中医深圳医院》发表文章称,有民间有“春天喝粥胜补补”的说法。想要补脾胃,有健脾祛湿的终极粥——红豆薏米粥。

做法准备红豆、薏米等量。红豆洗净后需要浸泡两到三个小时左右,薏米可以浸泡一小时。然后先将红豆煮沸,煮沸后加入一些冷水,再次煮沸后再加入冷水,这样红豆容易开花,容易成熟,而且更香。红豆煮开花后,加入薏米,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煮至浓稠,然后加入冰糖调味。

3户外散步——改善春困

郑朗华医生在《广州市中医深圳医院》发表文章提醒,光靠睡觉不足以缓解春困。你睡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困。运动可以大大加快大脑处理信息的反应速度,有效防止春困。春天,最好多到阳光充足、绿意盎然的地方,多做深呼吸,适度运动,为大脑提供新鲜、充足的氧气,使人感到舒适、精力充沛,消除睡意。

当然,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天气变化。晨练不宜太早。最好等到气温升高后再开始运动。

4喝黄瓜猕猴桃汁——缓解嘴唇干裂

据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介绍,早春多风,嘴唇容易干燥、干裂。建议喝一些黄瓜、猕猴桃汁。黄瓜性味甘凉,入脾、胃经,清热解,利尿,可解暑、烦渴、咽喉肿痛。猕猴桃性味甘、酸、寒,可入肾、胃经,具有清热止渴的功能。因此,这两种成分的结合可以滋润双唇。

5睡前按摩腹部提肛——养阳气

湖北省中医院脾消化内科主任胡云莲在2022年接受中国侨网采访时提醒,春季别忘了养阳。在这里,她特别推荐“腹部按摩养阳法”,即睡前揉腹提肛。

方法睡前仰卧,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约200次,提肛100次。此法可强肾壮阳。

6.春季遮盖重点在下半身——防风御寒

春季遮瑕的重点是下半身。郑朗华医生在《广州中医深圳医院》的文章中提醒,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醒,春天的衣服要“下厚上薄”。也就是说,在春季这个季节,下半身应该多穿一些。中医养生谚语“寒从脚起,湿从下入”也讲到要保持腿脚温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推拿理疗科主任医师国胜、主治医师季伟在人民日报健康专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23年分享需要“春捂”,但也需要增加一些小练习,让身体更加舒适。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没有疼痛。

在捂脚方面,可以穿厚点的鞋子或者晚几天脱掉秋裤,泡脚,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阳气。另外,在锻炼方面,可以踮起脚尖,将双脚跟抬起至最大极限,停顿两秒,然后慢慢放下,重复20次。滚动脚底,坐下,用脚踩木棍。来回滚动5分钟。经常做以上两个动作,可以平衡阴阳,上下贯通。

7、定期按压肝穴、太冲穴——,疏肝养肝。

梅雨季节应疏肝软肝,保持心情舒畅。想要养肝护肝,可以经常按压肝府穴、太冲穴。肝府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15寸,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跖骨间隙后凹陷处。每天只需用拇指和指尖缓慢垂直按压穴位即可。

8喝一碗莲子甜汤——预防风湿

经过一段时间的雨后,一阵暖风渐渐吹到你的脸上。南京自然医学会健康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王成胜2011年在《健康时报》上提醒,古话说“风为万病之本”。再加上空气湿度越来越大,更容易发生风湿病。在此期间,最好减少酸度,增加甜度。喝一碗莲子汤就好了。它不仅香甜可口,而且还有预防风湿的功效。而且莲子还含有较多的钾,对调节心律也有好处。

做法先将红枣、莲子、银耳洗净,汤锅中加水1200毫升煮沸,加入红枣,转小火煮30分钟。加入莲子和银耳,继续煮30分钟。最好加糖并煮沸。如果购买干莲子,一定要先用水浸泡两个小时,然后再煮,这样莲子就软熟了。

本文综合自

2023-02-17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急诊总医院”《急诊总医院国家医学中心专家雨水保健重在防湿》

2011-02-28健康时报《雨后吃三样东西》

2022-02-20人民日报健康号《广州中医深圳医院》《“防病有法”梅雨季节,脾胃健康很重要》

2017-01-24健康时报“早春养生三个“早晨””

2022-02-21中国侨网《雨节气养生捂背腹足养肝脾胃》

2023-02-17人民日报健康刊《北方中医东方医院》《医疗小贴士》梅雨季节,“罩”好你的健康”

本文解完了关于雨水节气做好“两防”,千万别落下病根!的这类相关话题,以及一些中国天气网 雨水节气养生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网友。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